肉蛋奶总产量同比增662%!没有广袤草原山东畜牧业为何常年居全国前列?

时间:2024-02-06 13:41:20  作者:hth娱乐官网 浏览次数:

  总产量1685.56万吨!总产值2973.68亿元!这是山东畜牧2023年交出的答卷,肉蛋奶总产量同比增加6.62%,占全国总产的9.69%。一个没有广袤草原的沿海省份,自然资源吃紧,怎么样才能做到畜牧业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就此,农村大众报记者深入调查。

  山东是畜禽种业大省。近年来,我省畜禽种业振兴迈出新步伐,推进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和新品种培育,构建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畜禽种业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全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4%,畜禽种业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白羽肉鸡、蛋鸡供种能力占全国30%,肉鸭占45%以上,奶牛冻精占国产冻精市场占有率超40%。奥克斯畜牧种业、山东益生股份、山东新希望六和、山东和康源、临清润林牧业等5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2022年,山东省奶牛育种芯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无特定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的奶牛、A2-β-酪蛋白奶牛、国际首例无β-乳球蛋白(BLG)过敏原奶牛等综合性能优良的特色种质。

  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黄金明说:“我国奶牛核心种源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70%,引进的种质‘来源单一、同质化严重’,实施奶牛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增强良种的自主供应能力,是我国奶业振兴和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支撑。”

  21世纪初,山东省农科院成立了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创新团队,联合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开展攻关。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团队研发出固相和液相两款奶牛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育种芯片,可一次性检测93种奶牛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破解了检测长片段插入、缺失、拷贝变异的难题,成本降低90%,并陆续培育了无特定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的奶牛种质1万余头;高繁殖力公牛18头,其活力提高15.6%;国际首例无BLG过敏原奶牛。

  至今,团队已推广特色奶牛冻精453万剂,约占全国的10%;开发出A2-β-酪蛋白乳品7款,产品获中国和欧盟有机双认证,零售占全国的44%,在伊利乳业集团的年销售额高达10亿多元;通过遗传改良,高繁殖力公牛“女儿”妊娠率提高12.7%,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了解,我省奶牛育种居全国第一方阵。目前,我省奶牛平均单产达到9.5吨,部分奶牛场平均单产达到13吨以上。我省自主培育的种子母牛和后备公牛个体最高育种值(GTPI)分别达到3118和3120,居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近年来,我省深入开展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全省共普查到30个畜种246个品种,摸清了家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资源普查未发现的“烟台䅟糠鸡”,此次普查时重新发现,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资源普查典型案例。普查初步发现畜禽新资源10个,确定了濒危品种资源,已列支专项资金开展抢救性保护。

  畜禽遗传资源是畜禽种业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遗传资源丰富,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35个,居全国第3位。有17个地方畜禽品种开发利用较好,形成“三黑一花”“汶水”等众多区域性品牌,年提供畜产品产值200多亿元。

  据介绍,我省利用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优良种质资源,先后培育出新品种、配套系18个,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鲁西黑头羊、鲁中肉羊多胎高产繁殖性能居国内外领先水平,鲁中肉羊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推广;中新白羽肉鸭、康大肉兔生产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垄断;“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填补了我省肉鸡育种空白,标志着我省肉鸡育种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饲用豆粕生产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大豆,豆粕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高度关联。对此,广大养殖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顺应降本减耗的趋势,积极探索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加快向精准配方、精准饲喂的科学养殖方式转型,提升公司竞争力。

  山东是饲料生产、使用大省。据统计,我省通过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2020、2021、2022年全省饲用豆粕使用量占饲料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3.1%、11.8%、12.4%,均低于全国中等水准。3年间我省共减少豆粕使用200多万吨,折合大豆270万吨。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科研人员正在监测减少肉牛日粮中玉米豆粕用量后肉牛的进食情况。(资料片)

  山东怎么样才能做到豆粕用量连续3年低于全国中等水准?对此,2023年12月在山东省政府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永德给出了答案。

  以龙头饲料企业为主体,积极研发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开展非常规蛋白质饲料高效利用研发技术推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发推广“肉牛日粮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地源性饲料原料发酵减量替代豆粕养猪技术”等成果,分别减少豆粕用量30%、20%以上。开展功能性酶制剂研发推广,逐步的提升饲用蛋白转化效率。新开发的蛋白酶产品,能提升饲料蛋白消化率2-3个百分点。鼓励发酵、膨化、脱毒等预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全省畜禽低蛋白日粮技术使用比例达到92%。

  立足更丰富的农业副产品资源,拓展发掘新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充分的利用地源性蛋白饲料资源,省畜牧总站利用棉粕、菜籽粕等杂粕,研制成功牛羊无豆粕日粮,可降低饲料成本10-15%,精饲料用量降低8-12%。充分的利用动物源性蛋白饲料资源,高密市对全市每年3000多吨畜禽屠宰副产品羽毛实现了全量收集、饲料化利用,在实现动物源性蛋白的高效利用上探索出了成功路子。不断开发其他可利用的蛋白质资源,目前,菌体蛋白、藻类蛋白、昆虫蛋白、糟渣发酵副产物等可利用蛋白质,陆续进入动物饲料的利用范围,饲料蛋白资源的广谱性得到大大扩展,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带来广阔前景。

  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饲草料规模。大力实施“粮改饲”,推进苜蓿、燕麦、黑小麦等优质饲草种植,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建立结构符合常理、安全高效的现代草牧业产业体系。目前,山东实施粮改饲项目县达到115个,基本实现了农业县(市、区)全覆盖。东营市河口区奶牛存栏量4万头,发展粮改饲10万亩、全株青贮玉米30万吨,减少豆粕用量近万吨。目前,全省规模奶牛场全株青贮玉米使用率100%,规模肉牛场、肉羊场全株青贮玉米使用率分别达到50%、30%;粮改饲面积稳定在260万亩,生产饲草750万吨,每年可减少使用豆粕20万吨,较好实现了“以草代料”。

  通过豆粕减量替代,有效推动了养殖企业、养殖户的降本增效。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一头猪的饲料成本可降低150元,年出栏规模在上万头的中型养殖场户,其降本增效的效果也很显著。同时,有效推动了农牧良性循环,粗略估算,通过这几年的研发技术和利用,山东食用农产品的副产品80%以上得到了进一步利用,粮油加工副产品和杂粮杂粕的利用效率达到近100%,畜禽屠宰加工的皮毛骨、油脂、血液等副产品有95%以上用于加工转化为饲料原料。

  “冲洗鸡舍的水处理后用来灌溉花草树木,用的有机肥是用鸡粪发酵出来的。”位于费县的山东化海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瀚说。走进山东化海农牧产业园内,清新的空气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一个年出栏4000余万只的肉鸡养殖基地。

  “在以前,鸡粪与废水的处理是厂里最头疼的。人工打扫鸡舍,费时费力不说,还打扫得不彻底,天热时臭气熏天。”林瀚说,“现在,每当养殖周期结束后,我们就采用高压清理洗涤设备清洗鸡舍,冲洗水先进入沉淀池进行水粪分离,然后进入黑膜厌氧池进行生化反应,再经过污水处理工艺,水质达标后就能重复利用。”

  “每天上千吨的鸡粪被收集在智能化养殖车间后,会直接运送到‘启阳清能’,在那里鸡粪则变成了真正的‘宝贝’。”林瀚向记者卖了个关子。一直以来,畜禽养殖企业饱受粪污处理困扰,在费县却变成了“金疙瘩”?

  带着疑问,记者探访了林瀚口中的“启阳清能”——山东启阳清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只见园区内4座巨大的白色储气囊与各种罐体、管道有序排列,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化工厂区又是如何和鸡粪联系到一起的呢?

  “鸡粪运到厂区后会经过粪便搅拌池、调节池、厌氧发酵罐、沼气池等流程,最终变成沼气。”山东启阳清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风杰说。与传统的掩埋焚烧不同,在山东启阳清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除了鸡粪,其它畜禽粪污、病死畜禽、餐厨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都能变成沼气、有机肥等,真正的完成了变废为宝。

  “我们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联合攻关,探索形成了‘前端收集废物、中端产燃气蒸汽、末端产有机肥’‘以畜禽粪便为主、农作物秸秆为辅’的农业废弃物全产业链资源化处理利用模式。”胡风杰说。

  山东启阳清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年综合处理量达70万吨,年产沼气3700万立方米,提纯天然气210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15万吨,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解决了20万户居民用气。

  在绿色养殖理念的引领下,将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可以串起生态循环的“产业链条”,而这只是山东省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我省56个畜牧大县已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覆盖,总结推广样板典型120个,创建首批种养结合示范基地80家,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高出全国中等水准14个百分点,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