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升监测统计水平

时间:2024-03-04 15:11:12  作者:hth娱乐官网 浏览次数:

  加快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监测中的运用,能极大扩展农业统计范围,丰富农业统计方法,对推进农业信息化、改进农业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有重大意义。湖北省农业厅首次利用卫星多源遥感数据及相关辅助产品,在重点农事环节对主要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进行仔细的检测,形成了地面抽调、地方上报、气象估产、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数据监测业务系统,为农情监测提供基础信息,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快速、客观、准确的依据。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和经费保障。根据厅领导意见,厅市场信息处卫星遥感统计监测项目作为全省农业信息化的重点试点工作予以推进,从本级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与合作公司签订具体项目委托合同,明确专人加强日常沟通和督办,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确定监测作物、制定项目周期和准备相应数据。确定了冬油菜、冬小麦、早中晚稻的种植培养面积产量以及长势监测、玉米和棉花的种植培养面积监测。其中冬油菜、冬小麦项目周期为3至5月,早稻6至7月,中稻7-9月,晚稻8-10月,玉米、棉花9-10月。

  三是建立主要农作物特征光谱库和数据库并开发预警模型。将全省卫星数据来进行清洗和处理,利用不一样作物光谱特征差异进行分类,建立基于光谱数据库的多尺度、多平台农作物品质遥感信息模拟与评价模型,得到不同作物在全省种植培养面积和准确分布,并每月根据新的卫星遥感数据来进行修正。

  四是建立农作物生长过程遥感时间序列监测模块和数据模型并开展数据分析。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及实地观测数据,做到了实时动态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为作物估产提供数据信息保障;构建面向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农作物产量遥感估计循环迭代模型,运用时序植被指数数据合成办法对分类农作物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与单产相关长势指数,并和近年来同期长势指数作对比,制作长势指数分级表,建立单产和面积数据模型,依次预测单产和总产。

  五是通过会商制度及时校对修正预测数据。在农作物重要生长时段,厅市场信息处先后在夏粮、早稻、秋粮等专题会商中发布了卫星遥感预产数据,及时与生产上报、抽样监测数据比对,互相印证预产数据,有效提升了我厅在农业关键环节预产数据的权威性。

  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探索扩大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统计监测中的应用,有规划、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农业统计数据资源建设和系统资源整合,为农业的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继续探索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监测统计中的运用。在总结今年创新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展研究,通过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开展小麦、油菜籽、早中晚稻大田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提高宏观信息监测能力,提升全省农作物生产状态的信息采集效率。

  二是努力完善基础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农户基础信息台账电子档案,逐步完善涵盖省、市、县、乡四级统计信息网和综合平台,逐步形成“以样本户基础信息为基础、以基点报表制度为核心,以联网直报信息为手段,以农业基点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的基点调查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完善农业数据的共享交换平台。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农业统计数据作为信息资源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慢慢的变大。要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抓住厅建设农情中心(农情会商室)的有利时机,抓紧构建“1+N”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将遥感、统计等数据资源集成整合,建立统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开辟农业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